案例

你的位置: 首页 > 案例

红色基因展馆丨新中国钢铁的跨越腾飞

来源:极速体育直播    发布时间:2024-02-04 01:21:51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与来访的日本新日铁董事长稻山嘉宽探讨由新日铁协助在中国沿海建造大型钢厂的设想。

  谁也没想到,本来要在上海建一个炼铁厂,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竟变成要建一个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这个钢铁工业基地,最少要花300亿元。中国当年的财政收入才800亿元,10亿人口,每人30元。中央决定国家计委、建委和冶金、外贸、交通、铁路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筛选,前提是仿照日本新日铁,沿海建厂,吃进口矿。

  1977年末、1978年初,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两次讨论,作出“全套引进日本新日铁技术装备,在上海建设一座年产600万吨大型钢铁厂”的决定。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把钢铁工业搞上去,中央决定在上海新建一个大型钢铁厂。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上海新建钢铁厂工程指挥部,负责这一重大工程的建设领导工作。

  1978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关于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的厂址选择、建设规模和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正式确定在宝山月浦地区建设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规模为年产钢、铁各600万吨。宝钢选址位于上海市北翼宝山区月浦一带,北濒长江,东临吴淞,南靠杨行,西近浏河,距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26公里,江流至东海60公里。

  1978年5月14日,上海市“革委会”、冶金工业部联合向国家计委报送《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计划任务书》,1978年8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计划任务书》。

  宝钢所在的这一方土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饱受侵凌,反抗、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重振的历史足迹。一百五十多年前,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军事侵略日趋衰败的中国,民族英雄陈化成率部在吴淞口誓死抗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民又两次英勇抗击由此登陆入侵上海的日军,谱写了“一·二八”、“八·一三”抗敌的英雄篇章。1949年春天,中国人民渡江南下,在这里展开了解放上海的宝山歼灭战。如今,又在这里兴建起显示中华民族重振雄风的现代化大规模的公司——宝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中冶建研院、中冶京诚、中冶赛迪、中冶南方、中冶北方、中冶焦耐、中冶长天、中冶沈勘、中冶武勘、中国二冶、中国三冶、中国五冶、中冶天工、中国十七冶、中国十九冶、中国二十冶、上海宝冶、中冶宝钢技术等十余家子企业的近十万中冶人跨黄河、过长江,日夜兼程,齐聚上海宝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投入到当时国内投资最大的工程宝钢的建设之中。

  宝钢是举国上下集中力量办成的一件大事,集中体现了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冶武勘(原冶金部武汉勘察研究院)牵头10余家勘察单位参加宝钢工程勘测考察会战,中冶武勘团队通过改进技术、设备和精心组织、策划。中方依据勘察结果提出的地基处理意见和建议,使日方在地基处理设计方面做出重大让步,仅采取预制桩替换部分钢管桩一项,便为当时宝钢的工程建设节省费用数亿元。

  为完成当时国内极富挑战的宝钢工业总图系统建设,中冶武勘团队通过不断自学,学会了应用汇编、fortran、basic、pascal等语言进行编程,将宝钢工业总图的核心数据信息和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中冶投入约千余人进行宝钢全厂区工程地质勘查会战,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1平方公里的厂区工程地质勘查,不但工期提前,而且提供的勘察资料质量也非常高,让日本专家当场鞠了3个120度的躬。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工地一派节日气氛,会场上锣鼓阵阵,彩旗飘舞,各施工区近两万名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兴高采烈地举着红旗参加隆重的宝钢动工典礼,表达他们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决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中冶建设大军伫立在寒风凛冽的江滩。中冶人关登甲熟练地操控引进的“洋设备”D408-85M桩机打下宝钢第一桩,连在场的日本指导专家都称赞中冶人打桩质量是如此之高!

  在中国二十冶公司大院,矗立着一台D408-85M桩机,这是40年前中国二十冶打下宝钢第一桩的功臣和历史见证者,更是中国二十冶企业发展史上一件不可复制的宝贵记忆。中冶人正式拉开了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大幕。

  1978年12月2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以《我国第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的大型钢铁基地宝山钢铁总厂举行动工典礼》为题报道宝钢开工。文章指出: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地建设好宝钢,对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上的水准,对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地发展,对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工程建设队伍的调整和施工管理的科学化,十九冶(1986年5月改称“宝冶”)、五冶、十三冶、二十冶成为施工主力军,按照宝钢工程指挥部“质量要保,后墙不倒”的号召,各建设大军全力拼抢工期。

  宝钢一期工程整体技术装备全部自日本引进,是代表当时世界最领先水平的技术装备,对于在封闭国门内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冶人,是严峻的挑战。

  在宝钢一期工程的练兵场上,中冶人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进口装备和最先进的建设技术,具备了国际标准施工能力,由此打下“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起的产业领跑者”的坚实基础。

  1985年9月15日,一号高炉点火仪式隆重举行。国务院有关部委、冶金部和上海市委等领导出席点火仪式。宝钢一号高炉点火,标志着宝钢一期工程的全面投产。

  一百一十三米高的“钢铁巨人”拔地而起,炉膛容积为四千零六十三立方米,日产近万吨铁水,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高炉。

  二期焦化工程集国内外 80 年代焦化先进的技术于一体,总体技术水平不低于一期,部分超过了一期,达到 80 年代国际领先水平。整个工程国产化率达 91%,名列宝钢二期各大工程之首,其中,焦炉本体国产化率达 100%,干熄焦装置除引进 5 项单体设备外,全部实现国内设计、制造与安装。采用的JNX60—87型焦炉获宝钢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干熄焦技术已进入国际领先水平。二期焦化工程为国家节省外汇 2.3 亿美元。

  宝钢一期工程投资128.77亿元,主要建设项目有:4063立方米高炉1座、450平方米烧结机1套,50孔焦炉4座,300吨转炉3座,直径140毫米无缝钢管轧机1套、1300毫米初轧及钢坯连轧机1套,以及码头、原料场、电厂、化工、能源中心、制氧、石灰焙烧、公路及铁路运输、水源、绿化工程和外围、辅助、市政配套、生活区建设等。

  1984年,视察宝钢题词上,有一处修改显而易见:他先写了“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创”,然后停下,对“创”字画了一个圈,以示删去,再接着写下去,于是现在人们看到的全句是“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一期工程建设中应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指挥部还投入580万元,对工程技术10个方面110个课题开展研究,取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44项。

  为了建设这座国内最大、技术先进的高炉,中冶建设者度过几千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炉顶液压管道清洁度达到国际宇航标准八级,比设计标准提高二级,接近导弹液压系统的标准;我国第一代喷涂工由此开花结果;高炉鼓风机振动值仅有四微米,刷新了世界新纪录。

  1988年,由宝钢指挥部统一申报,宝钢一期工程项目施工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经国家计委组织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宝钢一期工程建设主要是依靠我国的技术力量,坚持技术进步,通过消化移植、改革创新、系统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加强科学管理,使整个工程的实施工程技术综合水平赶上并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在软土地基处理、混凝土实施工程技术、钢结构及大型设备焊接安装及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非常明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大成果。

  建设过程中,中冶建设者在施工实践中,刻苦钻研,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同时,根据国内具体条件开展技术创新,参与编制了大量国家和行业手册、教材、标准,使引进技术更好得为我所用,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钢铁行业研究、设计、建设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

  中冶人建设的宝钢,如今已是全球排名前三的钢铁企业,宝钢创造了中国钢铁跨越40载比肩世界的传奇。中冶与宝钢一起风雨同舟、顽强拼搏,有力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了钢铁工程技术从落后、追赶到并肩、超越的历史性飞跃。

  技术设计审查结束后,日方在八幡新日铁设备技术中心举行告别宴会,宴会上使用的酒杯是木制的。据说,木质酒杯蕴含淳朴和古典的意思。新日铁谈判代表、日本著名土力学专家久我昂先生非常真诚地把手中的木制酒杯送给了宝钢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王铁梦。

  日出东方,对中国钢铁工业来说,最辉煌的成就莫过于宝钢的崛起,宝钢的建设,使中国钢铁工业往前追了二十年,引领中国冶金走向更高水平、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1979年9月,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 “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同志的预言得到了最有力的印证,建设宝钢是正确的。放眼未来,中冶人将继续秉持“冶金建设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与宝钢同频共振,持续提升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继续谱写共和国冶建史上的重彩华章!

  中国的钢铁年产量由建国之初不到世界总产量的0.1%到稳居世界第一,是一代代人励精图治、砥砺奋斗的结果,这其中饱含了几代中冶人的青春和汗水。技术不断革新,匠心始终坚守。中冶人正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耽误”的企业精神,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速前进!

  参与单位/中国五冶 中冶天工 中冶武勘 中冶沈勘 中冶京诚 中冶长天 中冶赛迪 中国十七冶 中国二十冶 上海宝冶 中冶南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