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近年来,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团干部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牢记初心使命,充分的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力的青春面貌。青年报·青春上海今起推出“青春上海奋斗有我”系列青春典型报道,一起聚焦那些在新征程上奋楫笃行的优秀青年和团队。
3个小时内要完成4道实操题!在近日落幕的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决赛中,来自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马稼明、谭成密切合作,最终摘得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云计算平台与运维)赛项全国金奖,这也是上海代表队在“振兴杯”赛场上取得的最好成绩。谈及为上海代表队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两位小伙都坦言,这次比赛经历很难忘,“比赛前我们练习到了凌晨2点,辛苦没有白费。”
“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是国家级一类大赛,是目前国内办赛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技能水平最强、覆盖范围最广的青年职业技能赛事之一。马稼明、谭成组成的双人团队参加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云计算平台与运维)的比拼。“比赛的题目分为理论题和实操题,理论题最重要的包含了时政以及阿里云、网络开发等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一共占30%分值;实操题占70%,包括了云网络搭建、云迁移、云部署、云开发四道题目,要在3个小时内完成。”马稼明介绍说。
29岁的马稼明目前是上海电信互联网部/数字生活部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副经理、一级云计算专家,平时擅长软件开发方面的内容,和他同岁、同部门的谭成是二级云计算专家,也是一名团干部,是上海电信互联网部团委委员,擅长云的网络及搭建部署。“比赛的4道题目题量还是比较大的,很考验分工合作,而且因为一些工具的限制,两个人做一道题会比较乱,再加上我们擅长的方向也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分工明确,4道题通过你自己擅长的领域一人做两道。”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马稼明和谭成顶住压力,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在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中从98组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全国第3名的优异成绩,摘得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云计算平台与运维)赛项全国金奖。
2016年,从同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后,马稼明进入上海电信工作,凭借执着钻研的毅力,短短几年,就从一名普通的非科班程序员成长为上海电信云计算一级专家、技术创新带头人。作为部门负责人之一,马稼明的日常工作是非常忙碌的。而确定与谭成“组队”参加“振兴杯”比赛后,如何挤时间一起复习训练就成为两人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是2017年加入上海电信的,本科是上海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现在在日常工作之余还在读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程管理硕士,所以只能见缝插针找我们两个人都有空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复习。”谭成透露,临赛之前,他们甚至练习到凌晨2点。
对于比赛取得的好成绩,马稼明和谭成都挺满意,但两人都认为,通过比赛收获的技能提升以及与其他参赛选手之间的切磋交流更加宝贵。“我认为比赛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个人的机会。在比赛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针对这些不足来学习和提高,这让我更自信和有信心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马稼明说,这次比赛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让自己更好地了解了云计算、锻炼了技能。
作为90后程序设计员,马稼明和谭成都在用自己的努力秉持匠心,勇当数字化转型排头兵。2019年,由马稼明领军的“极客力量”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网罗了谭成、花煜等10多名青年技术骨干,致力于发挥技术自研创新优势,专注ABCI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培养。
紧跟上海市数字化转型步伐,如何拓展“智慧助老”,让老人共享“数字生活”甚至成为科技时尚的“弄潮儿”,也一直是“极客力量”成员们思考探索的内容。在上海电信全场景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他们致力上海电信“魔都在线”服务平台开发,实现云宽带随开随选,为老人提供更方便绿色的用网环境;在公用电话亭改造为“助老、助残、助民”为核心的“数字安全岛”项目中,马稼明带领团队对各种光线环境下的人脸图片模拟采集,一遍遍调测修改参数优化模型,解决公话亭信息大屏中复杂应用结构光摄像头兼容性问题;谭成则牵头负责设计及部署数字公话亭项目云上高可用架构,助力大屏应用切换速度提升,使得老人可以更快通过“一键叫车”刷脸呼叫出租车,按下“一键助老”立刻就能享受各种贴心服务。“我们将不停地改进革新,从老年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探索把更多更接地气的应用集成在这一平方米的小天地里,打造新时代的上海‘城市名片’。”马稼明说。
铣工技术是衡量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主体赛决赛中,来自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现代制造系的教师徐伟凭借精湛的技艺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铣工赛项铜奖。“我平时主要是带学生实训,指导他们备战世界技能大赛,这次参加比赛,也是想用实际行动诠释匠心精神,告诉学生老师也在不断学习进步。”徐伟说。
“这次‘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铣工项目比赛范围大、竞争对手多,一共有90名选手参赛。”徐伟介绍说,铣工比赛共分为理论和实操两个部分,理论竞赛包括了时事政治、专业相关知识,实操比赛则为组合件加工、装配和职业素养,主要考察选手零件加工和装配能力,包括刀具的使用、正玄规的使用、零件装配等。
“实操比赛要在4个小时内完成一个工件,这个工件由3个零件组成,最后要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要测量它的零件尺寸、装配间隙等。”徐伟坦言,整个比赛过程时间很紧张。“4个小时的比赛对体力是很大的考验。”因为眼睛要一直盯着工件,比赛结束后,徐伟感觉眼睛都麻木了,“来不及喝水,嘴唇都干得起皮了,整个人像虚脱一样”。
尽管比赛过程很辛苦,但徐伟依旧很沉着冷静,以扎实的实操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取得了好成绩。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与赛前的积极备战是分不开的。“铣工比赛经验我之前也没有,也是像在黑夜里摸黑走路一般,一步一步摸索。”徐伟说,为了备赛,他利用课后时间不断钻研摸索,认真思考每一个细节知识,技术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徐伟心中,能够荣获“振兴杯”铣工赛项铜奖,是他和学生们一起取得的成就,“从优秀指导老师到高级技师,这是我和孩子们共同锻造的荣誉!”
在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决赛上,来自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的吴志祥、刘振宇携手合作,获得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云计算平台与运维)赛项的铜奖。对于这两位此前没有一点参赛经验的90后高级解决方案工程师来说,这次比赛不但收获了奖牌,也让自己对云业务的前景更加期待:“我们团队做的事情就是帮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未来有很大的机遇。”
吴志祥和刘振宇都是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公有云卓越中心(云智能事业部)的高级解决方案工程师,两人都是2017年进公司,平时工作中也经常配合。两个90后小伙坦言,此次是上海选手首次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云计算平台与运维)赛项的比赛,无论是备赛和比赛,都无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凭自己不断摸索。“对于比赛成绩,我们是满意的,但比赛过程还是有点遗憾,其实能做到更好。”
此次参加“振兴杯”比赛的经历,对两人来说既是一次比赛,也是一次收获满满的历练。
“这次比赛收获很多经验的同时,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公有云未来发展的意义。”刘振宇说,自己现在的工作就是帮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全面化地帮客户设计云上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学习新技术、了解新的方案、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
“我最大的体会是通过云技术,我们大家可以做到更多复杂方案的落地。”吴志祥坦言,如果自己去实现这样的技术是十分艰难的,但云平台提供了便利性,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云延伸的一些服务,去落地一些应用技术程序,“我们团队本身就是做云业务的,这让我觉得我们团队帮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是非常有意义的,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团队来说,未来都有很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