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你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奥氏体在热处理进程中的改动

  热处理是指将固体金属或合金在必定介质中加热、保温文冷却,以改动资料全体或外表安排,然后取得所需求的工艺性能。大多数热处理工艺都要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取得悉数或部分奥氏体安排,即奥氏体化。

  奥氏体的构成是形核和长大的进程,也是Fe,C原子分散和晶格改动的进程,分为四步。共析钢中奥氏体的构成进程如图1所示。

  第二步——奥氏体晶核长大:晶核经过碳原子的分散向a和Fe 3 C方向长大;

  第三步——剩下Fe 3 C溶解:铁素体的成分、结构更接近于奥氏体,因此先消失。剩下的Fe 3 C随保温时刻延伸持续溶解直至消失;

  第四步——奥氏体成分均匀化:Fe 3 C溶解后,其地点部位碳含量仍很高,经过长时刻保温使奥氏体成分趋于均匀。

  (2)钢中的碳质量分数添加或Fe 3 C片距离减小→界面多,形核多→改动快;

  (1)奥氏体晶粒度:奥氏体晶粒越细,退火后安排细,则钢的强度、塑性、耐性较好。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也细微,耐性得到必定的改进。某一详细热处理或加工条件下的奥氏体的晶粒度叫实践晶粒度。奥氏体化刚结束时的晶粒度称开端晶粒度,此刻晶粒细微均匀。通常将钢加热到930±10℃奥氏体化后,保温8小时,设法把奥氏体晶粒保存到室温测得的晶粒度为实质晶粒度。用来衡量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晶粒度为1-4级的是实质粗晶粒钢,5-8级的是实质细晶粒钢。前者晶粒长大倾向大,后者晶粒长大倾向小。

  (2)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要素:榜首,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刻越长→晶粒尺度越大。第二,碳质量分数越大晶粒长大倾向增多。参加合金有利于得到实质细晶粒钢。

  处于临界点A 1 以下的奥氏体称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对错安稳安排,早晚要产生改动。冷却的办法有两种,榜首是等温冷却,使其在某个温度下恒温改动,第二是接连冷却。

  过冷奥氏体:当温度在A 1 以上时,奥氏体是安稳的。在A 1 以下时,奥氏体处于过冷状况称为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改动是在临界点以下某个恒温下产生,就称为过冷奥氏体的等温改动。改动在接连冷却的进程中产生,称为过冷奥氏体的接连冷却改动。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改动曲线(TTT或C曲线 共析钢的C曲线

  ①高温改动,A 1 ~550℃,过冷奥氏体→珠光体型安排,此温区称为珠光体改动区,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渗碳体呈层片状散布在铁素体基体上,按层距离珠光体安排分为珠光体P、索氏体S和屈氏体T,如图3所示。

  构成温度为A 1 -650℃,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P表明;构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800-10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S表明。构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电镜下可辨,用符号T表明。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种安排无实质区别,仅仅形状上的粗细之分,因此其边界也是相对的。片距离越小,钢的强度、硬度越高,而塑性和耐性略有改进。

  珠光体改动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进程。渗碳体晶核首先在奥氏体晶界上构成,在长大进程中,其两边奥氏体的含碳量下降,促进了铁素体形核,两者相间形核并长大,构成一个珠光体团。珠光体改动是分散型改动。

  ②中温改动,550℃~Ms过冷奥氏体→贝氏体(B),此温度区称为贝氏体改动区。过冷奥氏体在350℃~550℃之间改动产品称为上贝氏体。过冷奥氏体在350℃~Ms之间改动产品称为下贝氏体。上贝氏体呈羽毛状,小片渗碳体散布在成排铁素体片之间。其构成温度比较高,铁素体片较宽,塑性变形抗力较低,且渗碳体散布在铁素体片之间,易引起脆断,强度和耐性都较差。上贝氏体的改动进程见图4所示。

  下贝氏体呈黑色针状,铁素体针内沿必定方向散布细 小的碳化物颗粒。其构成温度较低,铁素体针细微,无方向性,碳过饱和度大,位错密度高。碳化钨散布均匀,弥散度大,所以硬度高,耐性好,有实践使用价值。下贝氏体的改动进程见图5所示。贝氏体的改动是只要C原子分散的半分散型改动。

  ③低温改动,Ms~Mf过冷A→马氏体(M)。当奥氏体过冷到Ms以下将改动为马氏体类型安排,是Fe原子和C原子都不分散的非分散型改动,马氏体改动是强化钢的重要办法之一。马氏体是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马氏体,用M表明。马氏体改动时,奥氏体中的碳悉数保存到马氏体中。马氏体具有体心正方晶格(a=b≠c),轴比c/a称马氏体的正方度。C%越高,正方度越大,正方畸变越严峻。当<0.25%C时,c/a=1,此刻马氏体为体心立方晶格。

  马氏体的形状分板条和针状两类。榜首种是板条马氏体,其立体形状为细长的扁棒状,在光学显微镜下板条马氏体为一束束的细条安排。每束内条与条之间尺度大致相同并呈平行摆放,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构成几个取向不同的马氏体束。在电镜下,板条内的亚结构首要是高密度的位错,r=10 12 /cm 2 ,又称位错马氏体。第二种是针状马氏体,其立体形状为双凸透镜形的片状,显微安排为针状。在电镜下,亚结构首要是孪晶,又称孪晶马氏体。马氏体的形状首要依据其含碳量,当C%小于0.2%时,安排简直悉数是板条马氏体,C%大于1.0%C时简直悉数是针状马氏体,C%在0.2-1.0%之间为板条与针状的混合安排。其形状与含碳量的联系如图6所示。马氏体的塑性和耐性首要依据其亚结构的方式。针状马氏体脆性大,板条马氏体具有比较好的塑性和耐性。

  ①共析钢过冷奥氏体接连冷却改动。共析钢过冷A的接连冷却改动曲线所示。共析钢的CCT曲线没有贝氏体改动区,在珠光体改动区之下多了一条改动间断线。当接连冷却曲线碰到改动间断线时,珠光体改动间断,余下的奥氏体从始至终坚持到Ms以下改动为马氏体。

  改动进程及产品:在缓慢冷却时,过冷A将改动为珠光体,其改动温度高,珠光体呈粗片状。以稍快速度冷却时,过冷A改动为索氏体,为细片状安排。采用油冷时过冷A有部分改动为屈氏体,剩下A在冷却到Ms线下今后改动为马氏体,冷却到室温时,还有少数的A留下来,称为剩下奥氏体。当以很快的速度水冷时,奥氏体过冷到Ms点以下,产生马氏体改动,冷却到室温也会保存部分剩下A,安排为剩下奥氏体+马氏体。过冷A为马氏体低温改动进程,改动温度在Ms~Mf之间,该温区称为马氏体改动区。

  过共析钢CCT曲线也无贝氏体改动区,但比共析钢CCT曲线 C改动开端线 C的分出,奥氏体中含碳量下降,因此Ms线右端升高。

  亚共析钢CCT曲线有贝氏体改动区,还多A→F开端线,F分出使A含碳量升高,因此Ms线a 过共析钢CCT曲线b 亚共析钢CCT曲线

  综上所述,刚在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改动产品依据改动温度的凹凸可分为高温产品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中温产品上贝氏体、下贝氏体,低温改动产品马氏体。跟着改动温度的下降,其改动产品的硬度添加,耐性改变较为杂乱。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