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9年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做出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是智研咨询多年连续追踪、实地走访、调研和分析成果的呈现。
为确保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数据精准性以及内容的可参考价值,智研咨询研究团队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专家验证等多渠道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数据来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业所有的领域,使从业者能够从多种维度、多个侧面综合了解2022年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的发展形态趋势,以及创新前沿热点,进而赋能独立医学实验室从业者抢跑转型赛道。
独立医学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ICL)也就是第三方医学检验平台,它是一个经济独立、立场公正并有资格在法律上承担对应法律责任的经济实体。“独立”是界定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关键,它与医疗机构建立业务合作伙伴关系,集中收集并检测这些机构采集的标本,并将检验结果送回以应用于临床。这类实验室是医疗服务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它们与医院的检验科、病理科并列,处于诊断产业链的中游。
与医院检验科相比,独立医学实验室(ICL)上游议价能力强,样本量大,能够大大降低单次检验的成本,具有非常明显的规模效应;并且如果 ICL 同时与几家医院合作,还能推动检验结果互认,减少患者重复检查,助力分级诊疗的推行。
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ICL)行业分为普检与特检,其中普检的客户为公立一级、二级医院;而特检的客户为公立三级医院。普检的检验测试范围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中规定的检验测试范围,而目录外的检验测试范围属于特检的范畴。就技术难度来看,普检的技术难度较特检的技术难度相比来说较低。总的来说,普检实验室和特检实验室在功能和服务对象上不一样,但它们都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支持。
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兴起于美国,那时,由于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水平不同,一些有能力和经验的实验室开始在自己的医院内开展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以增加额外的收入。
从美国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技术进步,医学检验操作的精准度、自动化程度显著提升,临床检验对仪器的依赖程度也大幅度提高,独立医学实验室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化成经营成本优势,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壮大。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政府和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先后开始修改医疗保险政策,控制医疗支出,促使医院将更多的检验项目外包给经营成本更低的独立医学实验室,以美国最大的独立医学实验室之一Lab Corp为例,在1978年~1985年间年销售额增长达到43%。第三阶段以1988年美国通过《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为标志,私人诊所的临床检验被置于更严格的监管标准之下,提高了私人诊所实验室做临床检验的成本,逐步提升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市场份额。
中国ICL行业发展至今已确定进入了快速地发展的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ICL步入了萌芽时期,医学检验业务主要由医院的检验科完成。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独立医学实验室雏形且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优势,接手医院的医学检验业务外包业务,提升了检验效率及检验水平。在实现规模化之后,受到四个主要影响推动了ICL的快速发展。第一,2009年卫生部印发《医学检验基本标准(试行)》,在医疗机构类别中增设“医学检验所”,确立了第三方医学检验的合法地位。第二,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颁布了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有关标准,大量机构申请进入市场或者扩大经营事物的规模。第三,2017年后市场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部分小型医学实验室开始被淘汰,大型医学实验室开始在专业细致划分领域纵深发展,择优淘劣后第三方检验市场开始走向集中。最后,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医院的检验科变为成本中心,第三方检验机构因其规模化、专业化服务在行业中占据更重要的行业地位。
分级诊疗的推进等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地,为行业参与者特别是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提供商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利好我国医学检验行业进入高速发展。
主营业务是普检的企业主要有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凯普,主营业务是特检的企业主要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康圣环球、微远基因、燃石医学、泛生子、金匙医学、予果基因、杰毅生物,分别覆盖不同的领域。普检行业呈现规模化程度较高、利润较低的现象,特检行业呈现规模化程度较低、利润较高的现象。特检与普检并不存在竞争状况,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普检行业巨头都慢慢的开始进行注资特检行业的战略布局。根据ICL产业链利润与盈利能力分析,产业链上游毛利率位于50%-65%之间,盈利能力较强,资产负债率低于ICL中游。产业链中游特检行业ROE较高,然而资产负债率与净利率都不可观,因为特检行业属于新兴行业,目前成本增长幅度仍然较高,但盈利能力可观,当行业格局稳定时,预计收入较为可观。普检行业由于已经处于稳定的竞争格局,盈利能力较为一般,需要寻求新的技术突破。
各级医院外包检验科动力较强,但考虑因素各有侧重:对于基层医院来说,ICL企业更倾向于在几个社区医院之间建立区域检验中心;二级医院受限于技术平台和仪器设施,与ICL合作的意愿更强;而三级医院面对的病人疾病复杂程度高、病理检验技术针对性强,无论是普检项目还是特检项目,外包检验科的动力都较强。在与医院合作的ICL企业中,全国连锁综合实验室竞争力更强,他们掌握渠道资源,慢慢的开始向区域化实验室、地级城市下沉。
相较于欧美成熟市场,国内ICL行业仍有极大成长空间。当前,国内DRGs改革不断推进,医院端控费动力加强,检验科地位和角色发生重大变化,对医院来说,检验科将从利润中心向成本中心转变,标本外送比例将持续提升;此外,LDT(实验室自建方法)政策开始试点,有望推动金域医学等ICL头部企业的特检业务加速成长。
《2023-2029年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是智研咨询重要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独立医学实验室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1:本报告核心数据更新至2022年12月,以中国大陆地区数据为主,少量涉及全球及相关地区数据;预测区间涵盖2023-2029年,数据内容涉及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市场规模、业务结构、投资回报等。
2: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招股说明书、转让说明书、年报、问询报告等)等权威数据源亦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1)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等;2)二手资料来源最重要的包含全世界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及第三方数据库等。
3:报告核心数据基于公司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4: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